厌学孩子心里疏导?厌学是很多小孩都会遇见的难题。作为父母和老师,应该怎么帮助孩子“悬崖勒马”,让孩子找回自信呢?
本文目录一览:
1.厌学孩子心里疏导
2.孩子总请假不上学怎么办
3.孩子青春期厌学怎样引导
4.小孩为什么不想学习
5.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厌学
一、厌学孩子心里疏导
很多家长对孩子不想上学的事情都感到头疼,不知道该怎么办?其实只要弄清楚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,那么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也就更简单些,家长要多些耐心,帮助孩子走出厌学情绪。
十一岁孩子不想上学了怎么办?
1、了解原因
首先要了解清楚孩子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,看孩子是与同学相处的不愉快了,还是学习跟不上太吃力,或者只是单纯的作业太多,让孩子感到疲惫。只有弄清楚了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,父母才能对症下药,好好的开解孩子,重新激发孩子的上学兴趣。
2、理解孩子的压力
父母要理解孩子,与孩子谈话时,尽量与孩子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上,不要一味指责孩子,而是应该正确引导,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,学习不是为了任何人,而是为了孩子自己将来能更加轻松优秀。
3、孩子的“大自然”疗法
带孩子到自然中去,让孩子去感受天地的广阔,高山的雄伟,大自然的伟岸,夜晚星空的闪耀。自然可以让孩子打开自己的心灵,认识自己的渺小,帮助他走出困扰自己的狭小天地。
4、接纳孩子的厌学情绪
接纳孩子的厌学情绪,并不意味着家长允许孩子逃避学习,而是向孩子表达我理解你遇到的挫折和困难,我愿意做你的盟友,和你一起来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。
5、帮助孩子摆脱学习困境
家长要帮助孩子解决这些学习困难,努力摆脱学习困境,也就能缓解孩子的厌学情绪。家长要告诉孩子,我是来和你一起解决问题的,不是逼迫你去学习的,这样一来孩子也会更愿意接受。
6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,可与孩子的特长结合起来
其实,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。很多有特长的孩子,学习成绩也不错。由于有特长、有兴趣爱好,这些孩子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,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上来,从而使二者相得益彰。
二、孩子总请假不上学怎么办
如果孩子身体健康没有出问题,明确说就是不愿意上学,我肯定不会給孩子请假休息一天的,因为这样就等于给孩子一个暗示,学校是可以去可以不去的。上学不仅仅使孩子的权利,也是孩子的义务,不让孩子上学是父母的失职,而孩子想不去就不去那是孩子没有尽到自己受教育的义务。因此,单纯因为孩子不愿意上学,我是不会给孩子请假休息的,尤其是上了小学逐步懂事,更不能给孩子开这个先例,只要有一次,以后就不好教育。
孩子总请假不上学怎么办:
1.帮孩子疏导情绪
孩子抑郁焦虑或者不去上学,内心一定是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。所以,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疏导以往积压的负面情绪,一边帮孩子疏导一边教孩子如何给自己疏导情绪
2.让孩子学习自我疏导情绪
引导孩子学习我录制的《自我情绪疏导》课程,这是我自己十几年跟随很多优秀的老师学习的精髓,加上自己的亲身实践,并且把我给来访者做咨询的方法和思路提炼出来,让大家学会自己给自己做心理咨询,原理就是把我和来访者的对话,变成自己和自己的对话,一旦孩子能够学会,将会终身受益!
3.指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,做一个受欢迎的人
拥有归属感,让孩子觉得自己属于这个群体,或者说感觉自己在团体中是受欢迎的,这是孩子愿意去学校的一个基本动力。一旦孩子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,就会破坏孩子的归属感这个重要动力!很多不愿意去上学的孩子,就是因为人际关系出了问题,要么是不懂得处理和某一个老师的关系,要么不懂得处理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,还有的孩子是感觉自己无法融入集体,或者是因为情感的原因。
所以,我们会专门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。
4.陪孩子一起解决学习的困难
有孩子跟我形容,学习的困难就像一座山一样,很多孩子不去上学,就是因为学习的障碍无法跨越,所以,我会陪伴他们去梳理面对的学习困难,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,再逐一去解决。
5.寻找更多的可能性
有些孩子和家长的困惑在于,认为孩子只有一条路可走,而唯一的一条路又走不通,所以被困在那里无法动惮。所以,我会陪家长和孩子去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,让孩子知道,每一刻我们都是拥有选择权的,让孩子看到新的希望,化被动为主动,开始去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。
6.帮助孩子寻找天赋与定位
很多孩子不愿意去上学,就是因为没有目标和方向,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擅长什么,将来要做什么,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,所以学习自然就没有动力。包括很多看上去品学兼优的孩子其实也有这样的问题。他们只知道学习,一旦考上大学或毕业之后就陷入迷茫。
三、孩子青春期厌学怎样引导
孩子厌学,除了学习压力比较大,还有更多的是在学习中没有得到成就感和价值感。父母能做的是:多理解孩子,看到他想上进的心,看到她为了自己更好做出的努力。看到之后真诚地表达出来,孩子会因为被看见,被理解变得情绪稳定。
孩子青春期厌学怎样引导:
一、把握孩子的情绪变化,及时疏通心理问题。早一点发现,更容易早点解决问题。当然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,也没办法面面俱到,只能说尽量不要忽略了孩子,要多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变化。
二、态度要和蔼亲切,让孩子能敞开心扉,告诉你问题所在。
三、解决方法不要太过粗暴,动辄以暴力、责骂,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,加重厌学情况。
四、要和老师做好沟通,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动向,做到家与校互动,双管齐下。
五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,以此为突破口,深入进入感知孩子的所想所知,既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,也能疏解心结,找回他们的快乐。
六、批评和鼓励相结合,让孩子既能知道自己的不足,又能树立信心。
七、家庭内部也要和谐,给孩子营造好的氛围。
总得来说,树立信心是最重要的。厌学大部分都和成绩不理想,没有信心有关系,大部分的手段和方法,也基本是以为此服务的。
四、小孩为什么不想学习
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成功,只是他更害怕失败,那么我们让孩子不不害怕失败,就是要让孩子直面失败,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离自己一步一步的更近了。要帮助孩子寻找正确的方式,让孩子去付出,而不是只让孩子知道付出却没有结果。
小孩为什么不想学习?
1、学校压力太大,孩子得不到缓解
学校里有些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,不断的加大作业量,经常补课、考试,不给学生喘气的机会。孩子长期在压抑的生活状态中会让孩子窒息,必然会对学习厌烦。
2、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
做家长的对孩子要求比较高,是一件能够被理解的事情。但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,过分地对孩子提要求,那么就有可能会让孩子出现橡皮人效应。
3、对自身和时间的无知
显然,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训戒并不能很好的警示孩子,要珍惜时间,不能虚度光阴,浪费时间,所以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“偷懒”,得过且过,降低了学习效率的同时,也让珍贵的少年时代一点点的随风飘散。
4、学习内容太难
平时见到的奥数题大都属于加强版的数学练习题,难度远在普通的练习之上。如果总是做这种题目,总是做不出来,那就容易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,孩子会觉得自己太笨了!如果是这样,反而得不偿失。
小孩不想学习怎么引导?
1、从小家长就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
首先家长要自己热爱阅读,从自身去影响孩子是最有效的教育。小时候可以给孩子阅读睡前故事听,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,到了一定的时间,因为好奇心的驱使,孩子会从听父母讲故事到自己去看故事。当孩子从阅读中找到乐趣,就会慢慢地喜欢阅读,从而养成了阅读的习惯。俗话说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通过阅读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识字能力,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,集中注意力。
2、让孩子充分参与到学习之中
学习的形式,不仅仅局限于课堂,往往起源于生活,最后还要到生活应用中去。孩子学习到的知识,如果总是从父母、老师那听来的大道理,却没有切身的体会和实践,不仅学不透彻,更无法感受到学习的魅力。
3、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
别去想着辅导孩子,因为总有一天你会辅导不了的,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,因为所有兴趣都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体验,,然后获得成功的快乐而慢慢养成的。
五、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厌学
每位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学习,学习成绩好,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就是不想上学,骂不听,打不动,家长既心疼又无奈。明明感觉上学是件轻松且很重要的事情,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上学。
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厌学?
1、确定学习的目标。
学习是为了什么?为了谁?想通过学习达到什么目的。也可以说是自己的理想吧,“没有目标的航行,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。”有了明确的目标,学习起来才有动力。也可以通过带孩子去贫穷落后的地区,或者是让他去自己挣下钱,体验生活的不易,比任何说教都管用。
2、锻炼孩子学习的意志力。
通过各种活动训练孩子的学习意志力,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孩子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,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。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,及时给予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。
3、激发孩子的兴趣点。
把孩子擅长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,激发他新的兴趣点。比如,孩子喜欢动手操作,我们就鼓励他把过程写下来,分析困难点,如何克服,分享自己的喜悦。这就激发了他写作的兴趣了。
4、加强体育锻炼。
体育锻炼也是不可少的,既放松了学习压力还能增强学习效果呢。建议让孩子多参加足球、蓝球之类的体育活动,也可以是自行车,跑步之类的。能让孩子有更健康的体魄,也能取得更优秀的成绩。
5、增强学习自信心。
当孩子给妈妈说自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的时候,父母要打断孩子的想法。鼓励孩子,你一点都不笨,只是方法不对,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,再努力努力学习就可以赶上去了。
6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。
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,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,要认清一切的标题的变化都是源于基础知识,把学习重点转移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来。
以上就是厌学孩子心里疏导的详细介绍了,文章的阐述只是大概讲了一些,如您想了解更多和厌学孩子心里疏导的相关知识,可以在问答中心或者线上留言,我们将为您解惑。
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心院长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内容反馈